林基兴》反核者的迷思

当前台湾反核,已经缺电,从「竞价变频」等措施即知,若不缺电哪需给厂商高价而拜托他们不用电?又改变电频率以稍增加一点电?另外,未来燃气电占一半,不但需涨电价,更触及能源供应国安问题。

反核的主因是害怕核辐射,担心致癌。但去年9月,美国核能学会《核新闻》(Nuclear News)刊登美加核安专家之文《当前辐防限度:亟需改变》,综整辐射生物学等多年来的研究指出,人若受到稍高于自然背景的辐射,对健康有益,例如,核电厂员工放射性医护较少罹癌。

损害细胞基因因子,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外太空地球自然界放射性的物质。最大的伤害却来自生存不可或缺的氧气,因氧化作用会产生自由基,使细胞每天面临10亿次的损伤。但因体内天生的保护机能使得这10亿次的损害,降低到一百万次的基因改变。大部分这些基因改变都是无害的,因体内具有修复的机能,然而基因的改变也是癌细胞成形的主要来源。人体靠两大机制消灭癌细胞,一是体内的免疫系统,另一是由外来的辐射激发而达到类似打防疫针效果

瑞士医生植物学家帕拉赛瑟斯(Paracelsus)的名言万物均有毒,关键剂量;其多寡即成毒物疗剂之分」,例如,1796年由英国医师金纳(Jenner)发现,注射温和剂量的疾病牛痘),就可增进防护更剧烈剂量的疾病(天花)。

2006年,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松绑的辐射安全措施将带来福祉,包括「人类辐射曝露安全值应可建议为:若是单一剂量则100毫西弗;每个月总量100毫西弗。……证据显示,在85岁前,若工作人员曾曝露于低剂量辐射中,其癌症死亡率就少15至20%,显示低剂量辐射剂量似乎是有益的。」

当前世界规范是,每年每人辐射剂量1毫西弗,来自不合理假设,亟需修正。起而行的包括美国总统在2017年2月24日签署了法令(Executive Order 13777),环保署在4月开始准备放宽法定放射性剂量上限的工作。

另外,2017年,英国「正解科学」(Sense about Science)组织,发布报告《了解核能》指出,在英国,支持核能者渐增(2005年为26%,2013年为32%)。原因在于,民众权衡利弊得失,包括排碳导致环境变迁(暖化),不用核能就会使用更多的石化燃料;其次,科学界对辐射的长期健康效应更了解其利弊;第三,科技进步与多年经验让核电厂更安全与有效。

国内反核者应当放弃意识型态,支持我们独立电网使用核能。(作者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