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以碑说话:在浙江,国共谁才是抗战主力?(徐全)
嘉善泗洲公园, 10米长的抗日嘉善阻击战纪念碑上7个中国士兵的浮雕。(新华网)
在中国浙江,对日抗战的主要力量到底是谁?本文就以纪念碑和公墓来说话,告诉读者国军在这个中国最富庶省分曾经付出的代价和牺牲。纵使他们的纪念碑都被推到,纵使他们都被挫骨扬灰,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人能够改写,也没有人能够让子孙后代遗忘。
温州松台山 国军纪念碑被摧毁、官方拒重建
在温州松台山,曾经有一座和国军暂编第三十三师有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的故事,或许颇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国军纪念碑在中国大陆现状的一个切入点。
1940年4月,浙江抗日自卫部队第一、第六、第八支队和第五区总队并编为抗日自卫第二纵队,10月改编为国军暂编第三十三师,隶属暂编第九军。归属于第三战区第十集团军,1942 年10月,改隶国军第八十八军。抗战胜利时分,部队番号撤销。
中国温州文史专家王长明对这座纪念碑的来龙去脉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考察。先后发表《松台山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考述》(原载《温州通史编纂编纂通讯》2016年第2期)和〈松台山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续考〉、《温州读书报》2022年第9期,总304期,四版)等文章,对纪念碑的建造缘由、造型、碑文、摧毁经过进行细致考察。
根据王长明的研究,此碑全称为「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暨温属各县地方团队四一九、七一一之役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名由国府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写,下有印章。至于建碑缘由,则是为了纪念在对日抗战中,日军两次进攻温州战斗中,分别是1941年的「四一九战役」和1942年的「七一一战役」。这也是纪念碑名称之中出现「四一九」和「七一一」的原因。建造时间是1943年。王长明整理了这座纪念碑的部分碑文如下:
「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暨温属各县抗敌阵亡官兵纪念碑碑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中日战争作,今国民政府主席蒋公神武天纵,量敌虑胜,命将出师。以温台滨海之区,敌必扰窜,特设温台防守司令部于永嘉。越三载,陆军暂编第三十三师师长兴宁萧中将冀勉奉命莅温,兼任司令。维时淮徐不守,江汉继陷,东南名城,半罹锋镝,独温州犹民物殷账,闾阎安堵,流亡群集,有宾至如归之慨。敌虽以飞机舰队屡肆威胁,我军严为防范,斥侯相属,而𨱓斗不惊。迨三十年四月十九日黎明,敌遽以飞机掩护军舰,乘棹入飞云江犯里安,遂逾桐岭,攻永嘉,图沿瓯江而上窥青田。我军在岩门扼守,遂截击之。敌挫而溃,仍南窜下舰遁。旬日之间,永嘉、里安先后克复。同时台州海门镇……十五日克复永嘉,第三团团长钟学栋奉令渡江追击,自港头西上,经白埠、船寮、芝谿、海口、石帆,疾趋数百里,连战皆捷,残敌披靡。青田、丽水相继收复。二十八日,学栋军入丽水城,浙东敌势至此而大挫矣。此二役也,我第三十三师暨地方团队,以暂编初练之众,摧骄暴鸱张之寇。永康之战,突围陷阵,岩门、普明寺、莲花心、渚浦岭、梧埏诸战,夺关据险,均前仆后继。营长以下殉职者七百余人,何其壮也!今距战事之始,已逾七载,永嘉克复,亦越年余,皆由诸将士捍卫疆土,不惜縻踵捐躯之所致。缅怀战役,佥谓宜有纪念,以垂不朽。附郭松台山麓郁翠葱茏,俯纳全景,为郡人士登临眺览之所。因就山辟中正公园,树第三十三师暨各县地方团队抗敌阵亡官兵纪念碑于其巅,以昭忠烈。议既定,群情踊跃,争先集资,中将复拔节余犒劳费四万金以为倡,命所部山炮连连长周亚障董其事。亚障尝领里安县自卫大队,当三十一年之役,纵横出击,以骁勇闻。令率部驻松台山中,版筑经营,躬率官兵任之,不夺民,时行落成矣。部民梅雨清尝登□□,天风浩荡,云雾上下,相与慨叹,□□□绩,毅魄英魂,若临在右,没者……
上等兵杨德茂……中士班长……七一一之役
第一团上尉副营长……上尉连长……温属各县殉难民众芳名列后
……建筑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宝琛 委员……」
和其他国军纪念碑一样,这座纪念碑在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被摧毁。摧毁这座纪念碑的时间并非文化大革命时期,而是在更早期。这说明摧毁国军历史遗迹并不是文革时期的脱序之举,而是承平时期的官方政策。
根据王长明的研究,具体来说,据中国温州市档案馆档案(档案号J051-015-052-066)记载,1964年9月24日,温州市服装公司一名姓吴的职工给中共温州市委负责人写信,要求迅速拆除松台公园内的国军暂编第三十三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改建所谓的「抗日牺牲革命烈士纪念碑」。此人的理由是,先总统蒋公及国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欺压人民,面对日寇望风而逃,此碑为其歌功颂德,夸饰战绩,温州人民不答应。」次日起至当年10月4日,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即市政府)多位负责人相继作出批示,意谓「经民政、教育等部门调查,来信所反映情况属实,同意拆除。」同年10月27日,中共当地民政局向市人民委员会呈报《关于拆除「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意见》文件,称「请市人委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拆除,拆除后如经费有可能,改建一座凉亭,供群众游览休息之用。」同年11月9日下午,中共当地市人民委员会召集宣传、建工、园林等部门负责人在松台山召开现场会,并要求建工局与园林管理处在当年11月15日前拆完。现场会确定拆碑的首要理由是:「此碑不敢称抗日,而称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此『敌』系指共产党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是如此。」同年11月15日,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民政的拆碑意见上批注「已予拆除」。这座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从此消失。
这座纪念碑被摧毁,但却其历史记忆却一直留在当地民众心中。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温州众多社会贤达向当局提出要重建这座纪念碑。不过,在编号为「温民提〔2017〕87号」的中共温州民政局文件中,完全拒绝了重建这一纪念碑的呼吁,理由是纪念碑已经被拆除,如果重建,属于新建纪念设施,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且建立这样的纪念设施,中共中央的原则是从严从紧控制;因而拒绝了民间提议。具体回文如下:
「近年来,我市曾有多位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为重建纪念碑而提出建议,献计献策。但如在松台山原址上重建抗战纪念碑,属新建纪念设施。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6〕5号)规定,『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不得在公共场所、工作区域修建任何历史事件的纪念设施』。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管理的通知》(中办发〔2014〕2号)规定:『申报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请示』,『申报新建改扩建纪念设施,必须坚持谁申报谁负责、从严从紧控制的原则』。从新建纪念设施角度,重建抗日战争纪念碑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
但笔者始终不能明白:纪念碑原本存在,系被当地官方拆除;如今恢复原状,为何变为新建?以此理由拒绝正义复位,难以服众。
如今,在温州,民众为了恢复这座纪念碑的努力仍在持续…
嘉善纪念碑 湘西子弟血洒华东
在浙江嘉善,曾经有一座由当地政府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修建的国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追怀在1937年保卫嘉善而阵亡的国军官兵,主要涉及到的部队是国军第一二八师。
国军第一二八师原为湘西地方部队,1937年10月由新编第三十四师编成。同年11月前由浙江宁波前往嘉兴,参加淞沪会战。期间隶属第三战区之第十集团军。1938年4月隶属第七十军。同年7月,番号撤销。
根据纪念碑碑文记载,在浙江作战期间,1937年11月,国军第一二八师及国府民众武装在嘉善一带负责阻击日军,与对方进行了七昼夜的作战,全师7000余人仅剩余不到3000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首个双十国庆,为纪念第一二八师守卫嘉善的历史,当地特修建纪念碑,以作表彰。纪念碑称为「嘉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铭文如下:
「嘉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铭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六日,县长王定中护印入城,全县底定。乃于戎马倥偬、饷糈扰攘之际,首于东城口建树抗战阵亡将士碑。亟所先而荣所敬也。城陷于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倭军自东面来,门以内栋宇熸焉。时吾军亘铁路东西官塘逶迤作殊死战,张汇塘、斜港上尤烈。全城义民去而之他,越三日有潜归者,睹军民之死以千百计,道旁坚穴累累,军士擎枪死守,有弹药尽而兀立僵毙者。战事连八年,我军之留后者,转入者,时日有加,而效命尤多。三十二年四月十五日,今县长王奉命率队入境,转战路南北,于是有吴兴、乌镇之役导夫先路;嘉兴、新篁之役威慑敌寇。卒于县双溪乡树之基,聚县府部队诸人士而为平寇村。溯期间断脰折肱,洞腹迸脑者,数以百千计,诸皆先胜利而阵亡矣。主其事与预期役者,当入城之始,胥不敢恃以为功,孜孜惟先烈是念,亟所先而崇所敬也。铭曰:
驱逐倭寇,频翦吾土,矜此嘉善,浙之疆圉。华亭转输,沪杭键锁。将士攻守,㧑血洒雨。赴死饴甘,争村荼苦。抉目东门,惊以西宇。灵真不忒,幸来县府。碧血丹心,垂视千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日
县长 王定中立
邑人 张凤撰
嘉兴 莫我舍书」
这座纪念碑在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被完全摧毁。中共在当地的官方后来有建立记事碑及阻击战纪念馆。
湘军之血 小战斗亦该被铭记
国军第十六师属于湘军何键部。对日抗战爆发后,曾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后隶属第八十六军参加第三战区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参加宁波作战,1941年4月参加浙东作战,1941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3年隶属第七十五军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7月17日的宁波战役,国军第十六师官兵和国军第一九四师官兵共同守卫镇海要塞,成功击退日军,付出500余人阵亡的代价。战后国军修建抗日烈士墓,2015年迁葬宁波北仑小港。
据《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径山胜览》(朱金坤总主编;汪宏儿主编,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第178页记载,国军第十六师在1940年10月的诸暨战役中,英勇抵抗日军,收复诸暨后在多处建立阵亡将士墓。目前已知的有陶朱街道三都二村青龙角庙的阵亡将士墓和应店街镇的阵亡将士墓。
陶朱街道三都二村青龙角庙的阵亡将士墓,墓碑额部镌刻「志勇救国」;中间镌刻「陆军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在诸暨三都抗日之役,忠勇救国阵亡将士排长陆字书、曾忠、刘西川、向八仔、何天富等五十余名之合墓」,题款为「陆军十六师四十七团团长石补天率全团官兵敬立」。
据中国绍兴门户网2016年4月20日文章《76年前的抗战阵亡将士墓碑重见天日》记载,在中国1950年代「大跃进」之时,青龙角庙被拆除,安葬国军阵亡将士的坟墓堆也被毁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建设南泉岭水库时,有村民将石碑拆除准备用作砌石。当时有个负责人当过兵,看到墓碑上的字后,劝阻了村民。后来墓碑被村民擡了回去,辗转流离,之后很长时间内,就不见了踪影,下落不明。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墓碑被发现。
而雀尾岭战斗的阵亡将士墓位于如今的诸暨应店街镇。墓碑上方额篆「功在党国」字样,中间镌刻「陆军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与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在诸暨应店街抗日之战役担任掩护任务之阵亡烈士林学成、陈老振等九十四名之墓」,题款为「陆军十六师第四十七团团长石补天率全团官兵敬立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何键的另一只部队国军第十九师,也在浙江留下了足迹。在中国浙江杭州黄湖镇,有一座与国军第十九师有关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镇西北木鱼岭东南山坡,建于1947年。国军第十九师于对日抗战爆发后隶属国军第七十军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大型战斗。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由安吉方向入侵余杭,向杭州进犯。国军第十九师阻敌东进。国军第十九师官兵奉命阻击,战斗持续近12小时,伤亡惨重。1947年,黄湖当地民众在三官堂立碑纪念。纪念碑顶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如今,纪念碑依旧存在。
石碑之镌刻 国军之膏血
在对日抗战时期,浙江是中共武装的活动区域,因此国军与中共武装不时发生冲突。也因此,国军在浙江的抗日历史遗迹,多数在1949年之后被毁;即便不被毁,也是处在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如今,有形的国军纪念碑、公墓在浙江或许已经很少;或许找到的也只是残垣断壁和不完整的残碑,但即便如此,碑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国军将士的膏血,都值得后人铭记。国军在浙江的抗战历史,需要流传下去。不论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和阻力,当曾经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国军将士已不能言,就需要我们为他们的历史树碑立传而再言、代言。
(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