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is足迹/秦镇留古风

图・文/李克

秦镇是一个大型自然镇,毗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其具有有上千年悠久历史,北朝前秦苻坚路过于此设立渡口,故又称为秦渡镇,简称秦镇。秦镇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当属西周时期。据传,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迁都于此,那时的秦渡镇名为丰邑丰京,史有「周丰宫」之称。《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秦渡即古丰地,沣水之西岸,丰旧城在焉」。到了后秦时期,姚兴皇帝时常率领文武百官从京城长安赴户县草堂寺听高僧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为方便往来,专门在沣河西岸设置了一个渡口——「秦渡」也由此得名。秦渡逐渐兴盛,商贾云集。宋代的《长安志》中也已有明确的「秦渡镇」地名称谓,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踏寻秦镇的想法源自朋友在网上上传的几张照片,照片之中破败的老街仿佛让人回到几十年之前,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从西安市出发经过半小时多的车程,我来到了关中闻名的秦镇。在镇上的桥头下车之后,我们乘坐路边的三轮车直接来到最著名,也是老镇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南街。这里吸引了不少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来写生,由于雨越下越大,所以街上显得很冷清,有几家店铺没有开张。南街的路是土路,坑坑洼洼,灰土满地,两边有很多很久之前土木结构的房屋,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破败迹象。但也能从街上看出昔日的繁华、深感秦镇的沧桑变迁......

在秦镇,米皮无疑是最吸引大家慕名前来的一块金字招牌。秦镇有一个传说,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断流,户县秦渡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收获些稻米,粒小干巴,哪里够向皇帝进贡呢?正在众人发愁之时,镇上有位能人叫李十二的,将大米碾成粉状拌成糊充饥,却发现米浆水倒在布上蒸熟之后也可食用,遂切成细条、拌以调料,请大伙品尝他「发明」的「米皮」(台湾人称为稞仔条),众人吃了都称赞味道鲜美。李十二想,能不能用这新式的食品进贡给皇帝,减免些粮税呢?果然,一碗大米面皮端到秦始皇面前,皇帝大快朵颐,秦渡镇百姓因此被免了粮税。

这一传说固然无从考证,但直到今天,秦渡镇民间每年正月二十三即李十二去世之日,家家户户都蒸米面皮纪念这位能人,美其名曰皮子节」。

我来到街口的老吕家米皮店,和其他老旧的商店相比,大多米皮店的装修都是比较新的。米皮的价格很便宜,一碗只需五元人民币。正宗秦镇米皮特点有四:细、软、薄、筋。米皮颜色洁白如雪,光滑如凝脂,上面覆盖一点绿油油菠菜黄豆芽,再叫上特质辣椒油香醋,闻其味道就很美,让人垂涎三尺,入口更是筋道。这种美味实在无法用文字具体描述,只有亲身去品尝这历史悠久的特色才能感觉到。秦镇另一个特色还有居民自酿的黄酒,喝黄酒,吃凉皮。黄酒温热而凉皮凉,所以就有了调和这种说法。黄酒味道不错,味中带酸,是酒非酒,度数不高。有健脾开胃、疏经活络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男女老少都适合饮用。

南街不长,一直走下去就是迄今依然存在的秦镇南城门。现今老城墙已所剩无几。只有南城门还孤零零的耸立在街巷中央,它有点残破,有点低矮,古老的身影如同一位年迈古稀的老人颤颤巍巍的战栗在风中。斑驳的墙体透出厚重的历史,与西安市内保存及其完整的古城墙和城门相比,它是如此孤单。

秦镇未像西安的其他景点一样进行了旅游开发,老建筑也未进行修复和改造。很多人希望对这里进行开发改造,恢复老街风貌。做成一条民俗街。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也能刺激当地的消费经济。在秦镇凉皮走向产业化的今天,不少精明的老板都把店搬到了桥头公路旁,只有几家老店依然在坚守。但正是因为这条老南街未经开发,才保持住了它原始纯朴的风貌。这也是它吸引不少人的重要因素。如果改造成人声鼎沸的旅游景点,复建仿古建筑而不去发掘其真正的灵魂所在,恐怕关中古镇所特有的历史沧桑感将很难再展现出它真实的一面。